武汉地质大学好不好?

唐誉城唐誉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学校的发展历史: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期,由中南地区六所老大学的地质系或相关专业调整组建的武汉地质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教育部直属的3大地质类高校之一。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武汉地质学院在武汉东湖扩建,同时在 Yorkshire 郡的利兹大学组建英国班,以“2+1”的形式招收培养本科生。

1996年,学校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2000年2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序列。2012年,教育部将武汉、北京两地资源统一整合组建“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目前,“双一流”地质学学科建设顺利。

学校的规模:学校拥有南望山和未来城2个校区,校园占地2830余亩,建筑面积124万平方米;建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和支撑平台共76个,图书馆藏书资料278万册(件),是全国地学文献中心之一。

现有教职员工3810人,教师资历高、业务素质精良,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770人,汇集有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教学名师等一批优秀人才。学生3.4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9万余人,研究生1.5万余人,外国留学生100余人。

学校的学术影响力:地球科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等5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拥有16个国家级和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6个国家级和22个省部级重点(工程研究)中心,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先后获国家科技三大奖18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70余项,其他社会性科技奖励200多项,授权专利1900余项;2012年度,学校科研经费达到8.08亿元。2013年度《自然出版指数》内地高校排行中,学校位居15位。

学校的对外交流合作影响:学校具有对港澳台招生权和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生(CSC)资格,2013年成为72所“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学校之一。先后加入国家公派留学美洲、欧洲和大洋洲“111计划”和“地质国际高端人才引进交流平台”,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30个国家10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人才培养与科技合作关系。

聘请美、加等国10多位知名专家为兼职教授,2位诺贝尔获得者为学校名誉教授,2位外国专家荣获“国家友谊奖”。与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德国汉诺威大学共建有国际地球科学研究中心。具有“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来华留学人才培养政府奖学金项目。“111地质国际高端人才引进交流平台”入选首届全国“高校国际交流创新与合作分享”展示交流会。

学校的办学特点:

一是学科优势突出。学校是国内地学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地学类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入选国家首批“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地质学入选全国“双一流”学科建设序列。近年来学校大力布局高新科技学院,在生物和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地质+生物”与“地质+人工智能”的新工科培养模式成效明显。此外,我校的人文社科类以及大、理科专业在学科发展和学生培养方面成绩斐然。

二是资源丰富,平台强大。学校拥有省部共建的“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化石与国土资源研究和科普基地”、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能源纳米技术中心”、测绘学院“空间信息实时服务协同创新中心”等一大批重量级教学科研机构和平台,能充分保障学生实践、实训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是毕业生竞争力强,质量高。地质类毕业生具有“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的突出特点,在艰苦行业中始终保持竞争的优势与长势,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学生就业率多年来保持在90%以上。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