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几个校区?
学校由原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原西南师范大学溯源于1906年建立的川东师范学堂,1936年更名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950年,四川大学师范学院和重庆师范学院独立建院,定名西南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
原西南农业大学溯源于1906年建立的川东农业学堂,1917年更名为重庆农业学校。1932年升格为四川省立重庆农业专科学校,后多次迁徙、更名、合并,先后更名为四川省立技艺馆农科、四川省立农学院、重庆大学农学院、川东大学农学院、西南区农林学院。1956年,西南区农林学院的农学和农艺两个系与国立西北农学院柑橘班、私立东方农学院柑橘科合并成立西南农业大学。
新组建的西南大学,占地9000余亩,校舍面积200余万平方米,校园内建成了先进的网络 computing 信息平台,拥有全国高校一流的基础设施与教学科研条件。设有54个二级学院,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6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4个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8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96个本科专业,以及3个教育部重点建设的教师教育国家级基地、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共有各类在校生5万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近35000人,硕士、博士研究生8700余人,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300余人,继续(成人)教育本专科生12000余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3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4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9人、 “国家教学名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和优秀教师”1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1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6人、“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12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评审组成员11人,重庆市学位委员会委员6人,重庆市学科评审组成员34人。教授、副教授等副高职称人员1600多人。
学校充分发挥地处重庆、靠近三大特区,学科综合、人才集中,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优势,实行“科研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和大效益”的科技创新战略,承担国家和部市级项目数量居全国高校前20位,获部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70余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85亿余元,获授权发明专利300多项,专利申请量居全国高校第17位。农业部农产品品质评价及营养监测中心,农业部禽流感参考实验室,教育部、农业部“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的西南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国家甘薯改良中心西南山地分中心,作物遗传与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三峡库区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等31个省部级以上的科技平台和创新机构相继落户学校,使学校成为全国重要的教学科研基地。学校与美、日、英、法、俄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特别是与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合作共建孔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