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散文教学怎么教?
在写作教学方面,自上而下的语言训练,自下而上的习作评价,使学生的表达有了具体的规范和要求,并在不断的修改锤炼中成熟和完善。
但是,作文教学仍然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由于我们长期以来在写作理论和作文教学实践方面存在一定误区,许多教师和学生对作文教学存在畏惧或厌倦心理。写作教学在中国一直是备受争议。一些文学家反对专门学习写作技巧,他们认为这样会拘束人们的思想,有的教师甚至反对写作教学,他们认为“学生学好课本知识就足够了,不用学习写作方法,因为长大以后都用不着”。另有部分教师虽然有意识地教授学生写作方法,但是方法过于陈旧、简单,收效不大。
小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写散文?
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生方面说,主要是散文内容往往比较深奥,所涉及的知识范围比较广,除了语言不像其他体裁那样整齐划一,对称鲜明,辞藻华丽,韵律整齐富有音乐感外,内容的取舍安排,结构的巧妙塑造人物的性格,都不是小学生所能把握的。小学生的思维仍处于直观形象阶段,用散文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往往是抽象的,不够具体的,难以领悟与掌握。从教师方面说,主要是对散文的特征把握不准,教学的目标不明确。东抓一点儿,西抓一点儿,收效甚微。还有一些教师由于受到理论的影响,把散文特征归结为“形散神不散”。于是,在教学实践中,只讲“形散”,不注重“神不散”。有的教师甚至完全无视文章的思想内容,单纯讲一些格律、技巧、手法、语言等等。在这些教师的心目中,散文不过是一些手法不同的造句编句话而已。
怎样教小学散文
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建议一:一定要以课文为“例”,不能再以“例”课文。在阅读教参上的每篇选文后,都应该有一些阅读教学的案例,以供老师在教学时参考。但是,一些老师在教学这些所谓“案例”时,并没有参考的意图,而是按照自己的观念来理解,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由于这些解读并没有参考原例,因而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偏差,甚至还有可能完全不理解原例子想要表达的意图。
建议二:多学习些“诗言志”、“辞达即可”之类的理论。
建议三:教师要拓宽自己的阅读视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导学生多读一些人文素养方面的书。文学名著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重要活动。而选择什么样的文学阅读材料作为课堂讲解、学生自学和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对象,则是我们语文教师要重点思考和解决的课题。我们要引导学生读一些人文素养方面的书,尤其是一些优秀的中外文学名著。但课本容量是有限的。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延伸课堂教学,我们应鼓励学生多读一些人文素养方面的书,诸如小说、报告文学、散文、科学论著等等。如果学生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人文素养方面的书,他们的写作水平和思考能力都会显著提高。
建议四:要处理好艺术性与教学性的关系。
散文是语言的艺术。本文语词的选择,句式的搭配,语气的不同,在描写事物和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当然,不同于诗歌的凝固美,散文美的特点是流动生塑的。教师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韵律美而强行打破语言的自然节奏,使教学走向反面。例如,在《春》的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尝试着用此文的行文思路、文章节奏、语言特点等人文品格进行模仿训练,不需要老师讲,学生完全可以学得会。
建议五:要鼓励个性解读,坚决反对权威解读。
在解读散文时,要鼓励个性化的理解,提倡独抒性志。教师要尽量提供更多的素材来帮助学生更充分的理解文章和展开合理的想象。在阐释有关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时,要引借古代和近现代名家名师的经典言论是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而不是给读者强行“授业解惑”。如果教师在课堂讲解时一味引借名家之言,不顾学生的实际水平,强加给学生许多所谓“一定”要理解的道理。
建议六:教学散文,要重在熏陶感化,而不是抽象的说教。
教师的教育话不能在例文中占多数,“课”文阅读教学,重在理解和感悟,而不是抽象枯燥的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