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有国际学校吗?
现在的孩子真幸福,可以直接在国际学校里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而以前我们是直接分出去上外校的,我们那会没有所谓的国际课程概念,分出去主要是为了远离本地生源,因为怕相互影响语言,但是成绩好的学生基本上都没有在外面的原因是因为外面的老师管理确实松,孩子容易学坏(这个也是家长自己的心理作用)。 现在的孩子只要成绩好就可以选择去国外读名校,成绩一般就选择一个国际学校读个水品一般的大学,或者成绩更差的一个不错的职业学校,将来有一个不错的出路。这多公平啊! 而我们这一批70后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我们读的高中是市重点高中,但是在我们的记忆里从来没有觉得我们是多么优秀,因为我们班有个同学家里是开工厂的,他平时穿的衣服都是名牌,住的是学校最好的宿舍,吃的是学校最贵的饭菜,而大多数的学生是住平房或者筒子楼,吃饭都是菜票,每个月都有一堆同学因为没钱吃饭而饿肚子。
我读高中的时候一个学期才五百块学费(包括书本费用),当然这个是包含住宿和饭费的,而我的很多同学因为家境贫寒连这个钱都交不起,所以最后只好退学,回家种地或打工去了,虽然退学了但是老师还是很关心这些同学的,每个月都会抽时间陪他们吃饭,给他们带些书本过来,教他们学习一些知识,毕竟这些学生以后没什么文化肯定是要吃苦的。
我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是一个周末放假回家,我爸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带着我走三十里的泥土路回家,一路上我看着别人的小轿车从我们身边飞驰而过,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什么别人可以这么轻松,而我们要这么苦。我对我爸说:”爸,等我长大了一定让你享福“ 。
可是后来我上了大学,出国读研,工作,结婚,买房子,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但是我父亲却渐渐老了,腰也弯了,身体也不行了,而我不但不能让他享福反而要经常他的麻烦,因为我在外地工作经常要加班或者是出差,不能经常回去看他,每次回去感觉他都好像比我高了一头,而我每次去看他的时候他总是高兴的说:”闺女你来了,快别客气,就在自己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