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生肖是什么?
古代,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图腾,作为同一姓氏的家族标志,如赵姓的“赵”字左边“走之”象征祖先赵盾在战场上如飞一般奔跑,右边的“照”象征他的旗帜;郭姓的“郭”字上面象形的“阝”代表防御用的城郭;刘姓的“刘”字下面象形的“卯”代表拿武器的士兵……这些图腾和今天的姓氏一样,代表着同一个氏族的人们共同的记忆和精神寄托。 而国家这种组织形式出现以后,每一个姓有一个图腾,氏族的成员为了某种共同利益集结起来,形成一个个的国家。国名的文字表达,就自然应该以“姓”“氏”或“姓”为主体,加上表示国别或者国土的部首加以组成。这样,国名就与今天的姓氏有了某种对应关系。也就是说上古时期,一个姓氏就是一个国度的代称。
从现有的史料来看,夏商周的许多诸侯国,国名就是用国君的姓或者氏命名的。这些诸侯国的疆域往往就是国君家族的领地。周武王伐纣,灭掉了商朝,建立周朝。周朝实行分封制,天子把邦畿以外的土地分给宗亲和功臣,邦畿以内的直辖领土称为“畿内”(亦称王畿),是王室直接控制的领地。“京”字的古文写作“巠”,就是指邦畿内的土地,也就是《诗经·大雅·緜》中所说的“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的“邠”地—豳国或豳邑,这是周朝早期国君周文王的祖邑,也是后来周公旦的封邑。而邦畿以外的土地,国君有权授与臣下,让他代为治理。接受封赏的人必须誓忠君国,不得背叛。这种土地虽然名义上是国君所有,实际上已经属于受封者的私有财产了。由于邦畿以外的地盘大小不等,形状各异,所以邦畿之外的领地不能用“京”字指称。战国中期以前,列国国君的封地大多是以国君的姓或氏命名。
如楚怀王的封地楚,秦庄襄王的封地秦,齐湣王的封地齐等等。而一些侯国或者是卿大夫采邑的名字也是如此。例如郑庄公的小儿子突食采邑于突,史称宋伯突,晋国范宣子的封地叫作韩原,鲁国季平子的封地叫作郈,齐国田乞的封地叫作菑丘等。 然而战国中期以后,形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邦畿之外的土地不再是国君私有的财产,而是变成了国有土地。列国之间频繁的征战攻伐,造成了大片国土沦丧,邦畿狭小,有些小国甚至只剩下首都附近的一点地方。随着秦国连横破齐,一统天下,这种变化也就不可避免地冲击了原有的姓氏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