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石取火代表什么生肖?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得先从“硝”字说起。现在人写文章用字都很规范,但是古人没有这个概念,有时候一个字会用多种字形,比如“明”既可以写成“朙”或者“眀”;“令”既可以写成“鸰”也可以“泠”。而“硝”字在古书中出现过一种写法,就是“蕭” “萧”,其实是一个字! 那这是不是说明“蕭”“肖”的意思和“硝”是一样的呢?当然不可以这样认为,因为在古书出现这种错别字的时候是有特定语境的,往往指代的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萧”或者“肖”。
比如《汉书·五行志》中有一句话——昭帝时,燕民往避水险,居河北,有萧、肖乡。这里说的萧显然是草子的萧不是姓氏的萧。同理,“硝”代表的是一种矿物而不是植物。所以这种错别字是可信的。 不过虽然“萧”可以代指硝酸,但是“硝”却不能代替“萧”。因为“硝”的意思是比较单一的。而“萧”的含义就要丰富得多。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说“硝”代表的是矿物而不是植物,为什么《淮南子·天文训》中说:(尧时)百姓共闻伯夷风闻,则歌于野,吹箫鼓瑟,起舞振衣,所谓“萧韶九成”也。 高祖还乡时,项羽自刎后魂归故里乌江旁,高祖“击筑悲歌”(《史记·项羽本纪》)。这里的“萧”肯定指的是乐曲的名字,而不是指矿物。难道汉代之前“萧”指的既是音乐又是矿物?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我推测,可能是先有了表示音乐的萧,然后又用来表示一种矿物,由于两个字形相近,音相近,容易混淆,所以就产生了错别字。就像现代汉语中“剂”字,本意是药物,引申为剂量,再引申为化学药剂,最后变成了一个量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