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是什么生肖?

任子纤任子纤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辛卯兔年(公元1140年)正月,辛弃疾出生在金国完颜氏的元帅府中,当时他的父亲辛协刚刚被完颜宗弼授予征南将军一职。 辛协是山东人,父亲辛赞因为欣赏岳飞,为岳家军筹措粮草,因而被金廷追封为“忠壮夫人”,母亲则被追封为“贞淑夫人”。

辛弃疾童年时期,随父母生活在山东青州。他六岁时,母亲病逝;十四岁,父亲离世;此后,辛弃疾随兄长南归,开始了流放生活。 辛氏家族是宋朝的降将之一,祖先在北宋时就是宿卫京城的重臣。靖康之难后,随徽钦二帝一起北迁。虽然身为金朝的功臣,但是辛家在金邦并不受信任,经常受到排挤和打压。

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十月,完颜雍乘宋金开战之机,将辛家全部发配至岭南。当时,辛家押送人员的名单里,年龄最小的就是十五岁的辛弃疾。 经过长途跋涉,辛弃疾终于抵达了贬所。此时的他虽已文武双全,但却始终不得志。直到二十年后,才凭借一封长一点的奏章得以展露才华。

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八月,朝廷下诏让辛弃疾从广信(今江西上饶)前往临安(今杭州)。在途中,他遇到了好友陈亮。两人一见如故,随后便同往建康(今南京)。

当时,张孝祥已经担任建康留守,他在得知辛弃疾到来之后,特地备下酒宴款待。席间,陈亮提出应该让辛弃疾带兵出征,而辛弃疾却以自己身份卑微为由加以推辞。

其实,这时辛弃疾的身份已经不低——他是南宋王朝的承信郎、建康留守司直,还兼任着江东安抚司的巡属。 但是,辛弃疾依然觉得自己是个“犯官子弟”,一直怀有负罪之感。因此不愿出任统帅,只想做个幕僚。

淳熙二年二月,辛弃疾再次来到临安。此时,朱熹正在主持礼部贡举事宜,于是辛弃疾特意前往拜会。两人相见甚欢,随后又多次就理学问题进行探讨。 后来,朱熹主持编撰《仪礼》时,还曾专门参考过辛弃疾的意见。

晋微音晋微音优质答主

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带领臣民拿起武器驱逐金人,收复失地。辛弃疾的抗金志向受到祖父的深刻影响。辛家常以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岳飞等人的故事来激励他。

辛弃疾的文武全才,军事方面的才能和政治方面的才能一样,得益于辛弃疾早年对金国的一直侦察和了解,所以他才在归宋之初,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抗金《美芹十论》和《九议》等著名的军事奏议,辛弃疾的文才,也得益于辛弃疾的金国经历,所以辛弃疾的文风也一直延续了他少年时的英雄救国梦,有着豪放的文风。

辛弃疾20岁时,就在家乡历夸(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返回故乡隐居。1161年,金国统治者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酷的压榨,奋起起义。育弃疾也聚集了两千多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1162年,完颜亮南侵被其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就在此时,耿京的队伍中发生变乱,起义军将领张安国投降金人,并乘耿京会诸将之机,将其杀死,掳走一部分人马,北归金国。辛弃疾闻此消息后,方知南归错误,又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追回叛将张安国的重任。

辛弃疾率五十骑奔袭几千里,复占济南,一呼而得千百之众。南归后又连上奇计,进《美芹十论》,极言抗金之事,虽遭小人弹劾,罢官闲居,但始终不忘恢复,最后连上章请老,仍说:“臣平生一念,以讲明正道,主意人心为本。徽宗以来,一切委靡不振,天幸起于西北,尚以为忧。”辛弃疾的爱国之心,溢于言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