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属什么生肖?
从动物属性的角度看,牛马羊等家畜属于十二生肖之一。为什么把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属相呢? 这是因为古人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天中的时辰,又以地支记载月相变化,而每季首个月对应“子午卯酉”四个时辰,称为“四立”;十二月对应“寅申巳亥”八个时辰,称“八节”。 这些词语现在仍广泛使用,如“子时”、“辰时”,“立春”、“寒露”等等。人们也常会听到“申猴”、“亥猪”这样的说法。
由于一年被分为十二月,一日又被细分为子时辰时,如此循环往复,就像是大自然在循环运行一样,将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属相,也是顺其自然的事了。 古代人认为,动物有着阴阳性质的不同:鼠、兔、驴、马属阳;鹿、熊、虎、豹属阴。
其实,自然界没有这么严格阴阳之分,许多动物的属性也随着季节变化而有不同。把一些具有阳刚之气的动物放在前面,一些具有阴柔之气的动物排在后面。
这样,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这是自然界的一种规律,符合中国人崇尚阴阳平衡的哲学思想。用十二种动物安排人的属相,正体现了这种阴阳观念。
生肖,又叫属相。是我国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传统的纪年方法。我国自古就用十二种动物,来作为十二地支的形象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我国十二生肖的形成年代,历史学家意见纷呈,莫衷一是,迄今尚无定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归纳起来有四种:一种意见认为十二兽历,为商代太史官重在观察斗转星移的过程中,创立了黄道十二宫纪年的结果,具体为“星纪”、“玄枵”、“娵訾”、“訾訾”、“心星纪”、“寿星纪”、“大火”、“析木”、“星纪”、“星纪”、“鹑首”、“鹑火”、“鹑尾”;另一种意见认为在春秋战国时期,已产生十二生肖;还有意见认为十二生肖在北朝初年才最后得以确定;也有人认为十二生肖产生于汉代。
关于十二生肖的形成,人们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明。从历法上讲,十二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相配,在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时候,就比用十二地支方便有趣得多,生肖纪年可以普及到下层群众中去。从原始的数字意识、原始的动物崇拜等文化现象来看,我国原始人对“十二”的数字规律,比较敏感,他们对“十二”有一种十分密切的依恋感。同时,原始先民们还喜欢用“十二”来表达他们某种难以计数的概念,因为“十二”在当时是一种大数,用“十二”可以反映他们崇拜、敬畏的心情,于是便以“十二”表示他们所崇拜的动物,以“十二兽”配“十二月”或“十二辰”就顺理成章了。所以,十二生肖来源于原始的动物崇拜,这种说法比较有说服力。十二生肖的形成,其渊源是极为复杂的,它是在我国古代南北诸民族互相融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历史文化现象.至于十二生肖的普遍流传,应该是北朝时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