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生肖是什么生肖?
“牛”年说“牛” 古话说,“牛马年好种田”。在传统历法中,牛年是农历干支纪年中第三个字母为“牛”的年次。比如明年是辛丑(牛)年,后年是癸丑(牛)年等。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酉”被解释为“鸟类胸部的小硬块”。然而这个解释只是“象形”,“酉”的古字形更像一只直立的大鸟。 事实上,“酉”的古字形和“酒”的古字一模一样。可见“酉”的字形演变过程很可能是这样的: 从“酉”的字大都和“酒”有关,比如“醋”、“酣”等等。
另外,“酉”还是古代计量单位,一“酉”为六十斤。而一“斗”相当于现在的十升,一“升”相当于现在的1.5公斤。六十斤也就是现在九瓶矿泉水那么多。 这大概也是“鸡兔同笼”这一应用题出现的原因吧!古人把一个“子”(地支之一)和“酉”搭配作为单位,来计算一些事物,但有时难免出错,就出现了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只不过那时“鸡兔同笼”的计算方法是“凑午”而非现在这种做法。 “午”字的繁体字写作“馬”。《说文》中说其本义指“马”。而在古时,“午”就是地支中的第七个字。
从“午”的字大都和“马”有关,比如“骏”“驱”“驰”等等;有的虽然不表示“马”的意思,但也常被赋予“马”的含义,如“牛”。在古代,牛和午都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因此这两个字经常在一起出现。比如“牛角上卷”、“五马分尸”,还有传说中的神医扁鹊其实是黄帝时医术高超的人“扁鹊”。
传说中生肖是蛇,十二生肖来源于中国悠久的农耕文化,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本命年等,至今仍然具有很大的影响。每个生肖都有上千年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在南派五行山传人李宗浩所著的《中国风水》里面有详细的介绍。生肖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它在形成的过程中融合了许多原始宗教与古代神话的成分,所以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中有许多关于十二生肖的起源传说。最为出名的包括黄帝赐属、女娲造人、玉皇大帝排属、佛祖排属等等。而最具有科学依据的传说,则要算后周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里所说的:“每岁yīn 正月,帝令宫女于青蘐阁前排比十二种属像,循环谢岁焉。”
十二生肖的起源与我国商朝的图腾崇拜及干支纪年有关,关于十二生肖的起源,说法众多,有人认为十二生肖源于古巴比伦,由与十二生肖相关的十二星座演变而来,随星座同时传入中国的十二生肖,与中国的干支相配,取代了原来的动物纪年。而十二星座作为一种纪年法,则起源于古巴比伦,并在古希腊时期逐渐传入埃及等等周边国家。这种说法存在很多漏洞,如果十二生肖源于十二星座,则生肖中的龙、鼠和兔等动物不会入选。
而且在中国发现的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存中,许多图腾文化表现出与十二生肖中动物相同的形象,河南濮阳的蚌壳龙、内蒙古的猪狗鹿兔群、辽宁阜新的蛇纹陶罐等大量与十二生肖关系十分密切的动物文物都有发现,还有大量的猪首、猪面陶器发现于龙山文化遗存中,说明以猪为图腾或有与猪相关的故事代代流传,猪与人类的农耕生活也极为密切,人们最熟悉也最容易驯养的猪,成为生肖的首选符合历史事实。而蛇与龙的渊源,使得人们把代表图腾的龙与蛇这一普通生物结合,创造出既具龙之威严又可生活于市巷的生肖之龙,从而区别于作为帝王化身的神龙,更与天、地、人三皇龙、虎、狮无法相提并论。十二生肖的形成,是社会各阶级融合的结果,它保留了中华民族图腾文化中龙这一核心,用极富人情味和生活化的鼠、兔、蛇等11种动物与之相配,反映了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对华夏大地的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