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生肖石榴是什么生肖?
十二生肖,又称十二属相,是中国民间计算年龄的方法,即一个人出生年份的农历月份对应十二生肖中的某个动物。每个月份都有一个特定的生肖所代表。 例如,在农历正月(寅月)出生的属相是虎;在农历二月(卯月)出生的属相是兔;在农历三月(辰月)出生的属相是龙;在农历四月(巳月)出生的属相是蛇等等。 由于“寅月”包含立春和惊蛰两个节气,而立春标志着春天的开始,惊蛰象征着万物复苏、生机盎然,因此有“立春惊雷”之说。
我国古代用十二地支记录每天的时间(北京时间0点开始计算),每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从凌晨一点到三点是子时的两个时辰,称为子时午初;而从凌晨三点到五点又是寅时两个时辰,称为寅午时中。按照这种计算方法,一个月实际上只有二十九天半或三十天,每年实际只有354天左右。 而现在使用的公历则是另一种计时方法。它以地球公转为计时基础,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分,每1等分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这样每年就有365.2422天。
不过两种不同的时间计数法并没有明显区别,仅仅相差0.2422日(相当于一天时间的七分之一)。因此两者搭配使用并不影响日常作息。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立春打春牛,冬至数九寒”的谚语。 那么问题又来了,如果一天分为24个时间段,那每个月不就应该是720分钟吗?为什么是720秒呢?
这就要说到公历与阴历的区别了。在我国古代,统治者为了遵循阴阳五行,将一年划分为了二十四节气(农历十一月建子),每一节气大约相隔15天左右。而在冬至之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到了春分之后白天达到最长。如此循环往复。
尽管古代把一天分为24个时间段的方法流传至今,但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几点几分”的说法则起源于西方。在古代西方,人们把一天划分为24个时间段,同时每个时间段再细分为8个时间点,也就是一天共有24*8=192个时间点。这样一天时间就比古阳历多出了将近一倍。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掌握了更多的计量时间的方法(如原子钟等)。1972年国际度量衡大会通过决议,采用世界统一时间系统—格林尼治时间(Greenwich Mean Time,简称GMT)。
不过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目前在日常生活中仍沿用着传统的计算方法。也就是说,在我国,一分钟就等于120秒! 当然,在时间计量方面,除了我们常见的公历和农历外,还有土耳其历、伊朗历、哈尼历等诸多民族历法。虽然这些民族如今已经相当稀少且主要分布在偏远的地区,但它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计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