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前龙的生肖是什么生肖?
当然是马,解释如下。 辰属龙,午属马,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在古代,人们是用天干地支(也就是甲子乙丑丙寅等)记日的,每个时辰对应两个天干,而每柱中有地支,所以每一柱就表示了一天中某个时间段。具体可查阅干支为纪时法。 而每个时辰有两个,一个是初时一个正时。比如子时的第一个时辰是23点到1点,第二个就是凌晨一点到三点。古人一天就两餐,所以用“食”来指代时间。那么这两个时刻分别用“子正”“子时初”来表示。 “子正”就是现在的十一点到十三点,而“午时”就是现在十一时至十三时。为什么“午正”也是这个时间点呢?因为古人上午加餐,所以“午”指的就是中午的十二点至下午两点。也就是说,古代人把一天分为了六段,每一段两个时辰。
而在每个时辰中又细分了四时,分别是子中子正午中午正未中未正申中申正酉中酉正戌中戌正亥中亥正。每两段为一个时辰。 辰时有二,一为晨时,二则为暮时。而早晨和晚上的每个时辰又各分三格。这样每天就有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都是四个小时。而每一个时段都有其别称,如“三鼓”“四更”即是如此。 了解了古人的计时方法,我们就知道午时的第一个时辰是午时初,即现在的十一点至十三点。而末时也就是现在的十四点致十六点。此时阳光强烈,龙被晒在阳坡上,故此“龙归乾宫”。而马则是在树林里吃草喝水,自然就在“坤宫”里了.
龙在十二生肖中名列第五位,和十二地支中的辰相配属,称作辰龙。中国人崇龙的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古代中国曾有"龙种、龙子、龙体、龙颜"的称呼,中国南方许多城市至今还称之为"龙城",一些山岭也被称作"龙山"。龙文化体现了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朴素的整体观和系统观。在古代建筑学中,有"天池似海出真龙"的说法。在实际应用中,人们赋予了东方巨龙吉祥、高贵的灵兽以神奇的力量。古代帝王和许多文臣武将,纷纷以龙作自己的图案,如龙袍、龙甲、龙冠,一些文人学士则自谓自己是龙种,将住宅或亭台命名为"龙居"、"龙轩"、"龙阳居"等等,都是将龙看作具有灵性的吉祥物,并希求借龙的威力来镇妖避邪。
龙前龙后取名要注意什么?
在十二地支组合中,子为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末羊,酉鸡,戌狗,亥猪。卯辰巳相邻,即兔、龙、蛇三个生肖,三个生肖一起相邻时为大利之组合,而单就两个相邻生肖来看,即一个生肖有前后两个生肖与之相邻,那么兔前龙,龙后蛇,龙居之中则有为难之势。
龙有张牙舞爪之势,而且是蛇的克星,兔胆小谨慎,且与蛇的相生有关,所以,从长远来看,是兔主宰龙,而不利于龙的兴旺发达,取名时要注意。
龙后是蛇,蛇能以龙为食,而且蛇的相生事物是兔,而龙是兔的克星,也就是说龙兴旺发达要大费周折。
从以上分析,兔在龙前蛇后为大利,那么龙在兔前蛇后则为不利。因此,本组的三种生肖在取名时注意不能出现三种生肖齐全,可取两种相生事物相配,或取兔属生肖、蛇属生肖以外的其他属相,可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