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哪个代表丞相?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对应的是十二地支。 而十二地支中,寅申巳亥四个地支分别代表了四柱中的年支、月支、日支和时支。也就是一年之中有四个节气是同一属相的。 那么按照这样的算法,一个公历年中有两次立春的时候,这一年就是“双春”了;如果正月有过两个节气的话那这个月就是“闰月”了(比如2017年农历正月就有壬寅年和癸卯年交替的时候)。 而我们平常所讲的“春节”实际上是指“立春”这一节气。 《后汉书·礼仪志》有这样记载:“立春日,朝曰承露饮,暮曰探春丸。”可见至少在东汉时候人们就已经知道利用立春这一天来占卜凶吉了。
到了南北朝时期这种习俗就流传到了民间。《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迎春,并占甲子,刻木为桃花,上作公鸡象。”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则详细记载了人们在立春这天早上迎接春神的盛况。 唐宋以后,这种风俗流传更加广泛。北宋司马光著《涑水纪闻》中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哲宗元祐元年立春这天下诏赐钱给百姓,并且要求百官进贺。然而待礼官捧着礼物进宫拜见的时候,才发现皇帝已经先一步在殿门外候着了!原来这立春的诏书得由皇帝的御笔书写才灵验。于是礼官赶紧把笔墨侍候好,请皇上亲自写下诏书。当然,皇帝写的诏书是要交给宰相颁发的。 不过,到了明清两代,民间过立春的日子似乎已经不再像宋朝那样讲究了。清人俞正燮在其《癸巳类稿·立春》中指出:“今人但知立春为正月节,不知立春日乃夏历,非周历也。古人于立春,必报祭东帝(太阳),今人止知庆东帝,不知东帝之号生春王,其神日阳仪。”可见至少在明代,民间已经不知道立春的重要性了。
虎、蛇、羊、猴、鸡等五个生肖代表官员认同度都超过1/4,其中生肖羊代表“正人君子”型文官、“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型良母贤妻与“人畜无害”的吉祥可爱宝宝。十二属相中羊被赞最多,可说是最讨人喜欢的代表。
而鸡则分别以“天生政治家”和“不打就不鸣”两种形象位列第一二。属羊和属鸡的代表官员普遍具有儒雅和智慧的特质,属虎、属蛇和属猴的官员则多数以性格凶险、诡计多端和心机深而著称,属于“奸邪暗黑”派别,其中生肖虎、蛇的代表官员形象较为单一,而生肖猴的代表官员在“奸邪暗黑”阵营内可谓“一枝独秀”,既能从政又善经商,且在官场商界均有建树且臭名远扬。
龙、猪、狗、马、鼠、兔、牛、蛇八个生肖分别代表百姓(生肖龙、猪)、军人(生肖狗、马、鼠)、商人(生肖兔)和学生(生肖牛、蛇)的认同度都较高(不低于10%)。其中,生肖猪是十二生肖里代表“人畜无害”的憨厚百姓的“专业户”,而生肖龙虽然也是代表百姓的认同度不低,但其“真龙天子”的传统形象使得其同时也被1/8的被调查者认为代表官员。生肖狗作为“忠心耿耿”的护家能手和战士军人形象获得了15.6%和10.9%的认同。
生肖马和鼠则分别以“骁勇善战”和“狡猾多疑”的形象获得了战士军人的认定。虽然狗、马、鼠被认定为战士军人的比例和百姓、官员处于同一数量级,但军人和官员、百姓一样属于较有代表性的行业群体,且有很强的辨识度,因此应将狗、马、鼠认定为战士军人,百姓和官员则分别应主要由猪和龙代表。
生肖兔作为长耳动物,以12.9%的比例代表了以善听出名的商人,排在所有代表商人的生肖首位。生肖牛和蛇在代表学生方面均获得20%以上认同比例,其获得代表学生的认同基本是由于生肖牛被认定为“刻苦勤奋”,而生肖蛇则被认为“狡猾难教”,两种情况虽然原因一正一反,但都契合学生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