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生肖第肖是什么生肖?

干子越干子越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十二生肖中,有的生肖是单数(奇数)的,有的是双数的(偶数). 那么请问12个生肖中,第7个和第8个生肖分别是哪个呢? 是生肖鸡和生肖狗吗? 为什么呢? 请各位大神说的详细点!先谢了!! 注:我指的是古代按农历计算的农历12生肖 第7个是猪 第8个是狗 为什么我的答案是对的而题主的却是错的? 楼上的各位答主是不是把题主的问题理解错了? 题主的问题不是问“十二时辰”里的“第七时辰”和“第八时辰”分别是什么呢,而是问“十二属相”中的“第七个属象”和“第八个属象”分别是什么呢。

所谓“子时”、“丑时”等,其实是指的“地支”也就是123456789101112这十二个数在每个公历月份中的排布情况。 每个公历月份都有四个“节气”,每两个“节气”之间的时间间隔均为15天。比如今年的2月4日是立春,再隔15天就是2月19日的雨水节,从立春到雨水节共有7天。

而在农历每个月中有若干“朔望月”,每个“朔望月”中有三个“节气”,也有一个“望日”(初一十五等)。以农历七月为例(立秋后第一个月中),有处暑、白露、秋分三个节气,还有中秋节(阴历八月十五)。 从“立冬”开始进入冬天;冬至那天白天最短;小寒、大寒之后,到了腊月(十二月)最高亢;最后迎来农历新年。

以上都是指的“节气”,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划分而成,基本描述的是“寒来暑往”的情况。 而“十二属相”则完全是根据古人观测到的“月亮圆缺变化周期”而划分的,完全描述的是“阴晴圆缺”的情况。也就是说无论“二十四节气”怎么变,只要“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十二属相”也就不变。

只要明白了这个道理,问题就很简单了。 每年夏至(阳历年月日数最多的那一天),太阳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每天阳光都多照射四分钟,这样过不了几个月,冬季就会到来。同时,每年的冬至这一天,太阳又由南向北移动,每天阳光都少照射四分钟,就这样,过了冬又春,过了春又夏……如此循环反复。

而在农历里,“节气”和“月亮圆缺”两者有时一致 (如“立春”——“雨水”),有时不同步(如“霜降”——“立冬”)。当“节气”和“月亮圆缺”同步的时候,通常处于秋季或春季,这时候“十二属相”跟“二十四节气”相同;而当“节气”与“月亮圆缺”不同时,就说明进入另一个季节了,这时候“十二属相”就和“二十四节气”无关了。

樊欧阳樊欧阳优质答主

生肖也叫属相,是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的一些民族普遍使用的十二种动物纪年标志。每一种动物代表一个“地支”(地支又叫十二支,同“十天干”对应),纪年以寅年(虎年)开始,顺次为卯年(兔年)、辰年(龙年)、巳年(蛇年)、午年(马年)、未年(羊年)、申年(猴年)、酉年(鸡年)、戌年(狗年)、亥年(猪年)、子年(鼠年)、丑年(牛年),十二年后又是寅年(虎年),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生肖动物一般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具有吉祥、辟邪的象征意义。人们不但用这十二种生肖纪人出生的年份,如寅年生的人,属虎,称为虎年,而且与干支合配、纪月、纪日和纪时。此外,它还在很大范围内与人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兴衰荣辱、“水木金火土”五种不同的命运相联系,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和忌讳,是人们普遍关心和经常碰触的“敏感”问题。

有学者认为生肖文化的源头之一是中国固有的对十二月的纪名,或曰建除十二辰法。即孟春(正月)建寅,立春日在寅,二月纪名“除丑”,指春分日前后分野值丑。余可类推,其纪名的由来与十二月的七宿分野相应,如立春日在寅,与柳宿分野同值。柳旁即虎。二月“除丑”,指春分日前后分野值丑与星纪(牛宿)相应;“十二辰”即“十二次”,指十二月星辰的分野。这种传统古历或天文知识的逐步普及,人们也就逐步习惯了以寅、卯、辰……等指示月份和季节。在十二支与十二种动物相配时自然地从寅月开始,故十二地支和十二种动物的配属关系以寅年为虎年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