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狗五行生肖属什么?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生肖的起源与原始信仰相关联,人们用不同的生肖来指代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和情况。在现今的社会中,我们仍然在使用着这些称呼。
那么有人就有疑问了,既然每个生肖都对应着一天中的时间,那么是不是可以认为每个生肖也代表着五行的某一个属性呢?这个问题问得好!事实上的确是这样的。 我们可以把一天划分为12个时间段,并赋予每一个时间段一个名称和一个象征符号,这样每一时段代表了某个生肖即可。 子时23~1点(夜半) 丑时1~3点(鸡鸣) 寅时3~5点(平旦) 卯时5~7点(日出) 辰时7~9点(食时) 巳时9~11点(隅中) 午时11~13点(日中) 未时13~15点(日昳) 申时15~17点(晡时) 酉时17~19点(日入) 戌时19~21点(黄昏) 亥时21~23点(人定) 我们现在可以简单地用一个字来表示一个时辰的时间段——子丑寅卯等。而另一个字则表示这一天。比如“甲子”表示第一天子时,“丙寅”表示第三天炳寅。 那么如果从这一天开始,按照这种思路进行推算的话,第一天的第三个时辰就可以表述为“乙未”。同理,第二天的第三个时辰就是“甲申”。然后以此类推。 现在我们再看看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辰龙……我们发现它们对应的正是这12个字。也就是说每一年都有三个“时辰”,而每个“时辰”都有一个特定的生肖作为代表的。 那么这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子时,为什么“子午流”的人不同呢?其实这也是由我们的祖先最早确定的。他们发现,虽然同一个时辰可能有很多不同的人,但同一个时刻出生的人却有很大概率拥有相同的性格特征,这也为他们建立阴阳五行学说提供了重要依据。
中国汉字是表意文字,从字形的构造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文字与狗有关。例如“狩”、“狩”两字,就是“从犬从叔叔从肉”而成,可见其狩猎的对象主要是犬类动物。除了狩猎狗以外,人们还把狗用于战争。公元前14世纪殷商时期,人们就已训练军犬,配合将士作战。
关于狗的来源有两种学说:一是起源于北非的闪族,他们游牧的氏族中就有“犬族”;二是起源于中国。据《中国科技史话》载:距今6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我国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已有狗的遗骨;1973年发掘的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中,在距今5000-6000年的232座墓葬土就有9处葬有狗的遗骨,足以说明我国很早就把狗当成了人类的伙伴和家养动物了。狗的生命力很强,在人类没有发明冰箱以前,它就是人类的食物保镖。狗有灵敏的嗅觉,如果有人在厨房中放上一块肉后,孩子碰也不碰,但老鼠则会千方百计地去偷吃,而狗则守在肉的附近寸步不离,只有等人们来拿时它才让开,“守户”、“看家”成了狗的一个重要用途。人们常常在家中喂养一条狗,并为它预备一个窝、称之为“犬窝”、“犬房”或“狗洞”,为表示狗是用于守卫主人的门户,故又称之为“门犬”、“门神”。“犬”的繁体字“犬”就包含有“犬在门口等候的意思”。人们喂养狗是想让它镇守门户,保佑家宅平安,从而产生了一些表示吉祥意义的字,如“矜”、“福”、“群”、“羡”,还有“独享一家之福”的“独”等等。
人们把狗的习性与社会事物类比引申,产生了一些表示特定意义的字。如由于狗经常为事情奔走,所以“从二犬”的“矜”有“勤恳”、“劳苦”之义;狗总是紧紧盯着自己的主人,所以“从二犬从人”的“从”有“顺从”的意思;人们把狗当作“奴隶”使唤,所以“屈服”之义也包含在“奴隶”的“奴”之中;狗善吠,所以“从犬从句”的“吠”、“从犬从业”的“爵”,都有“叫喊”的意思。
人们根据狗容易亲近人和警惕性高的特性,给以褒义,称“忠心耿耿”的人是“忠犬”、“义犬”,称关心人的健康是“保滋保犬”(即保质保量的意思)。由于狗对主人的忠心和亲近程度,使某些人对狗产生厌恶感,认为狗是“低贱”的,如古人称自己的弟弟是“犬子”。此外还有“狗胆包天”、“丧家之犬”一类的恶语和把“走狗”、“狗腿子”作为“帮凶”、“奴才”的俗称,使狗的形象受到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