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中为什么有龙?
中国之所以把龙作为自己的图腾,是因为古人相信,黄帝的轩辕部落是以鸟作为图腾的(参见《尚书·尧典》),而舜帝的虞舜部落则是以蛇作为图腾的(参见《史记·五帝本纪》)。在黄帝和舜帝的时代,各个部落是存在而且确实是有图腾的。到了夏商周时期,虽然典籍中有“龙”的身影出现,但是龙究竟是不是那个时代的图腾,学界至今仍没有定论(参考马昌仪《古本竹书〈周易〉译注》一书)。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社会急剧动荡,宗法制度开始瓦解,氏族图腾的权威性逐渐被削弱了,人们开始用更为灵活、实用的“五德始终说”给新的王权正名。在这种情况下,龙就成了一个代表阳刚、雄强的象征符号而被广泛使用——这种用法一直延续到现在。 至于十二生肖,据我所知目前较为主流的说法是战国后期至秦汉之间形成的。那么这个时候已经是文明时代中期了,宗法制度已经基本不存在了,氏族或族群的特征也淡出了历史舞台,民族和国家的概念正在形成并在政治、文化等领域不断表现出来。在这种大背景下,人们很难再用氏族或族群来作为图腾动物了。于是人们就把目光投向了身边的生活,龙就成了一种综合了多种动物特征而又符合阳刚雄强审美标准的神物而被选中作为十二生肖之一。
其实,如果仔细考察我们就不难发现,在我们使用的许多象征阳刚、强大的词汇中,诸如“雄伟”“魁梧”“彪悍”“勇猛”等等,它们所表达的含义其实是相当接近的。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用来表示这些意义的字往往也是相通或者近似的。例如:
虎(虎头虎脑)→狮(狮子吼)→豹(锦豹)
龙(龙凤呈祥)→蟒(莽汉)→麒(麒麟送子)
熊(能文能武) →猫(猫哭耗子)→狗(狗急跳墙)
马(一马当先)→鹿(白鹿额仁) →羊(羊羔跪乳)
上述文字中,“虎”与“狮”、“熊”与“猫”、“马”与“鹿”,其字皆同源;而“龙”、“蟒”、“麒”与“熊”则多是因为字形相近导致意思混淆。
所以,从文字学角度看,生肖选的十二种动物应该是很科学的。因为它们的来源本身就有很大的共性。 还要提到的是,在十二生肖里,除了龙以外,其他的十一种动物都是实际存在的。